年入百万会讲故事,濒临破产只卖真货,和田玉行业劣币逐良币!
昨天,我和几位资深的玉商坐下来聊了聊,原本大家的焦点是如何切料子的事,没想到最后的讨论却渐渐围绕着一个话题:“如今做玉生意,越是老实,越是活得艰难。”这句话简短,却深刻得让人心头一震。毕竟,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我,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誉,而在和田玉这个圈子里,真正能够长久活下去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最讲究诚信的人。那么,诚信到底还是不是做生意的根本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背后真相”。

造假技术的日新月异

说到造假技术,现在真的是“与时俱进”,各式各样的手段层出不穷。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老玩家,玩玉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前不久就栽了个大跟头。他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块光白籽料,找了好几个同行鉴定,只有一位苏州的老师傅说有点问题。他便拿去NGTC鉴定,结果发现毛孔是人工雕刻的。这种3D磨砂的毛孔,早已经是高科技的产物了。

展开全文
再比如,直播间里充斥着各种所谓的“玉石”,如外蒙玉、阿富汗玉,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换了个马甲的石英岩、岫玉、玛瑙,甚至是有机玻璃。和玉大叔刷手机的时候,常看到这样的直播:一条不过百的玻璃手镯,挂上“新疆玉”的标签,卖几千块,硬说是“捡漏”。当你问清楚是否是和田玉时,主播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称之为“玉石”。这些“高仿品”简直让玩家防不胜防。

价格乱象丛生
再来说说价格,真的是整个行业最混乱的地方了。商场和景区里,和田玉的价格能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有个朋友,去年跑到青海某景区找当地的“老乡”,花了三万块请了一个“昆仑玉观音”,满心欢喜带来给我看。可我一瞧,心里就咯噔一下,这明明是块罗甸玉,市价最多几百块,虽然白,但完全没有润度,像块肥皂。可我也不好意思直接说,怕朋友觉得是在故意贬低他从外面买的货。
这种价格差异简直让人头大。一块籽料到底值多少钱,根本没有标准,完全是商家自定价格,玩家凭感觉去辨识。有人甚至说,去和田的巴扎看籽料时,先把阿达西的价格去掉一个零,再除以二,才是接近实际价格。当这种“大刀砍价”成了行业常态时,诚信也就变成了奢侈品。真正坚持诚信的玉商,反倒越来越边缘化。你若报个高价,客户说你黑心;报个低价,又要被说“考虑考虑”,甚至要求再打折。
诚信的尴尬

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核心观点是——“想在这个行业生存,最不需要的就是诚信。”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但却是现实的无奈写照。过去,诚信是玉商的立身之本。老一辈玉商,凭一个电话就能让几十万的货物顺利交付,可现在呢?老实人活不下去,反而是那些能玩弄心机的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我有个同行,十几年来一直秉持诚信经营,现在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前段时间,有个零零后的代购小伙子来到玉城,短短三个月就开始带第三个徒弟赚大钱。不可否认,年轻人赚了钱,利润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开张吃三年”的时代。随着籽料价格飞涨,原料越来越贵,中间商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那些投了十几万甚至百万的料子,最终赚的却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差价。货卖不出去,贷款还不上,压力大得难以想象。

有人问,既然这么难,为何不转行呢?我只能苦笑,年纪大了,除了做玉,我啥都不会,换个工作恐怕连外卖都送不动。

行业的未来何去何从?

写到这里,我也不禁问自己:这个行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是继续让“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懂得忽悠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而老实人则困在生死线上?还是我们还能回到过去,重拾“以玉质论英雄、以诚信立根本”的正轨?我始终相信,无论是山料还是籽料,品质始终是决定一切的关键。那些靠造假、靠忽悠致富的人,终究无法长久。而那些坚持品质、坚持诚信的人,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终究会迎来春天。

无论现在的市场如何混乱,我始终相信,有一天,行业会回归理性,诚信会重新成为这个行业的金字招牌。毕竟,玉石是君子之德的象征。如果连做玉的人都不讲诚信,那整个行业也就真的是没救了。即便环境再恶劣,我仍然希望能有更多人坚守初心。只有这样,和田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延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