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Connor 火币官方下载 2025-10-17 5 0

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纸币、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出现后,人们又把它们纳入货币范围之内。后来逐渐认识到,银行存款也具有与纸币一样的性质,利用它能够购买商品,支付劳务。并且,银行存款与金属货币和纸币等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对等转化。金属货币、纸币等存入银行,即为银行存款,从银行取出即为金属货币、纸币等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与银行存款的这种转化,不是货币与非货币的转化,而是两种不同货币形式之间的转化。

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第一套人民币(The First Series of RMB)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法定货币。 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

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瞻德城,原名"察罕乌苏",是准噶尔语"白水"或"清水"之意,故当地汉民称其为"清水河子",现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来。瞻德城伍佰圆是第一套人民币“四大珍品”(另为牧马图、蒙古包、渭河桥)中面值最小的,却有着极高的稀缺度。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筑城议久,寝至四十五年(1780) 伊勒图 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

展开全文

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在新中国货币文化的浩瀚星河中,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珍稀的明珠。它不仅是我国货币史上的重要实物遗存,更承载着抗美援朝的时代精神、边疆治理的国家意志与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记忆,是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顶级藏品。这张伍佰圆纸币发行于1951年10月1日,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阶段,于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流通时间仅3年7个月。作为第一套人民币的重要券种,它是新中国为统一货币体系、恢复战后经济秩序而发行的“临时货币”之一,却因特殊的发行背景和流通区域,成为了货币收藏界的传奇。其发行区域仅限新疆地区,是当时为适应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流通需求而特别设计的。瞻德城作为“伊犁九城”之一,原名“察罕乌苏”,是准噶尔语“白水”“清水”之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成,是清代新疆边疆治理的重要军事与行政据点。将其作为票面主图案,既体现了中央对边疆地区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暗含着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寓意。

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艺术点评

该藏品在艺术设计上极具时代与地域特色。正面以紫黑色为主调,细腻刻画瞻德城景观,城楼建筑的传统形制与周边林木的自然风貌相得益彰,羊群元素凸显新疆风情,“抗美援朝”暗记更是将时代精神融入艺术细节。背面紫色花符纹饰搭配维吾尔文,既展现了装饰艺术的对称美,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整体采用胶印工艺,虽技术朴素却通过丰富的暗记、层次分明的图案,实现了实用与艺术的统一,是新中国初期货币艺术在边疆文化表达、时代精神承载上的典型范例,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交融,成为货币艺术收藏中极具个性的瑰宝。瞻德城伍佰圆不仅是一张纸币,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典籍,它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每一枚存世的瞻德城都承载着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在收藏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

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边疆的稳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