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断交”!菲政坛变天,马科斯姐姐大义灭亲,杜特尔特赌赢了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菲律宾中期选举计票率超97%,总统马科斯阵营与杜特尔特阵营在参议院席位争夺中态势胶着,政局走向引发关注。
这场被视作菲律宾政治风向标的中期选举,从竞选初期便呈现激烈博弈态势。前总统杜特尔特虽于今年3月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遭逮捕并羁押至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但其家族凭借复杂政治操作迅速调整策略。杜特尔特本人在选举中以高支持率当选达沃市市长,用实际得票证明其政治影响力未因羁押状态衰减。数据显示,杜特尔特家族在地方选举中表现亮眼,除其本人胜选外,另有4名家族成员在副市长、众议员等职位竞选中胜出,展现出强大的地方根基。
莎拉(资料图)
选举过程中,马科斯阵营的“滑铁卢”与杜特尔特阵营的“逆袭”形成鲜明对比。选情初期,多个民调机构曾预测马科斯阵营有望拿下参议院12个改选席位中的7至8席,但最终计票结果显示其仅获6席,未达预期目标。反观杜特尔特阵营,虽在席位数量上以5席暂居次席,却通过关键人物联动实现政治突破——参议员候选人卡米尔·比利亚尔同时获得两大阵营支持,双方均将其计入己方胜果,这种“共享胜利”的特殊局面折射出菲律宾政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马科斯姐姐伊梅·马科斯的“倒戈”成为选情转折的关键节点。作为马科斯家族核心成员,伊梅不仅公开指责弟弟政府涉嫌“伪造国际刑警通缉令”“擅自引渡杜特尔特”,更在竞选广告中曝光家族内幕,抨击马科斯政策受罗穆亚尔德斯家族操控,质疑“菲律宾是否成为海牙的一个省”。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典型的政治投机——伊梅的参议院席位处于本次改选范围内,为维系政治前途,其选择与杜特尔特家族达成利益交换:莎拉·杜特尔特发布30秒竞选广告高调背书,助其支持率显著提升,而伊梅则以“大义灭亲”姿态为杜特尔特阵营输送关键政治资源。
展开全文
马科斯(资料图)
从政治博弈逻辑看,杜特尔特家族采取“双线作战”策略:在国际层面,老杜特尔特律师团队向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法律文书,以菲律宾已退出该机构为由,主张对杜特尔特的审判程序无效;在国内层面,一方面通过中期选举拉票扩大参议院席位占比,另一方面借助菲律宾监察专员办公室发起行政调查,要求追究参与引渡杜特尔特的官员责任。这种“内外联动”的打法,既占据“本土审判前总统”的法理道义高地,又试图通过司法程序牵连马科斯本人,迫使对手阵营陷入被动。有菲媒披露,将杜特尔特移送国际刑事法院的决策疑似由马科斯及其内阁亲信主导,若调查深入,可能引发更大政治震荡。
选举结果的背后,是菲律宾民众对政治生态的态度映射。杜特尔特虽因“禁毒战争”面临国际争议,但其任内推动的治安改善与务实外交政策仍具民意基础。本次选举中,他以“对抗国际霸权干涉”的象征形象获得支持,部分选民甚至忽视其无法立即履职的客观条件投出赞成票,显示出对外部势力干预内政的强烈抵触。与此相对,马科斯政府将前总统移送境外审判的做法引发争议,被批评为“名不正言不顺”,加上国内经济问题未解,支持率在选情后期出现波动。
从权力结构看,菲律宾行政体系的控制权目前仍掌握在马科斯手中,其可通过官僚系统对杜特尔特家族的调查施加阻力。但中期选举的结果可能改变力量对比:若杜特尔特阵营在参议院占据优势,将获得更多立法与监督资源,甚至可能阻止针对莎拉·杜特尔特的弹劾案通过。事实上,伊梅的倒戈已使马科斯派系出现裂痕,部分原本依附于马科斯家族的地方势力开始重新评估政治站队,这种微妙变化可能在未来进一步发酵。
杜特尔特(资料图)
外交政策走向是本次选举的另一大看点。马科斯家族被视为对华“强硬派”,其执政期间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与美日等国有较多互动;而杜特尔特任内推行“面包优先于子弹”理念,积极推动中菲在基建、能源等领域合作,更强调减少对外部势力的依赖。选举结果显示,杜特尔特家族影响力回升,可能促使菲律宾外交策略转向务实,降低对美日的战略依赖,寻求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合作平衡。这种转变既源于国内民生需求,也反映出民众对“选边站”外交的厌倦。
值得警惕的是,选举过程中仍存在程序争议隐忧。有媒体指出,马科斯家族曾被曝光涉嫌利用政治遗产操控选举,例如香港披露的菲律宾盗窃黄金事件传闻,暗示其可能通过非正当手段积累政治资本。尽管杜特尔特阵营在民意支持率上占据上风,但马科斯阵营仍可能利用行政资源进行最后博弈,包括但不限于对计票过程的质疑、法律程序的拖延等,这些潜在变量使最终政治格局仍存悬念。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中期选举,本质是菲律宾传统政治家族对国家控制权的再争夺。杜特尔特家族以“本土主义”“反外部干预”为旗号重整旗鼓,马科斯家族则试图通过制度化手段巩固权力,但伊梅的“背叛”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未来菲律宾政局的稳定,取决于两大阵营能否在宪法框架内实现权力制衡,更取决于新当选官员能否将治理重心转向民生议题,而非陷入持续的政治内耗。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次选举已深刻改变菲律宾政治版图,其后续影响将持续投射于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