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林《故乡记》7:会飞的房子

Connor 火币官方下载 2024-11-11 42 0

刘以林《故乡记》7:会飞的房子

土飞在天上就是灰尘,平在地上就是平原,凸起来就是山,若是按人的愿望凸起来,它是什么?人若是朱皇帝,它就是凤阳皇陵和城墙;人若是我,它就是我们寺门口的一座房子。

我要自己动手给自己造一间房子。因此我要看看鸟是怎么干的。我不愿看老鼠、蚂蚁、螃蟹这些靠土太近的东西,我要看黑老婆和叫莺子(云雀)这些能飞上天的东西。黑老婆的巢总是选在椿树某个细枝分岔的地方,像个菱角形,光洁,结实,生动,人、蛇、猫都爬不上去,狂风暴雨也不怕;那些蠢东西破竹竿鸟的巢可就难看死了,直接就是乱草堆的;斑鸠也一样,它的巢只是一些个小细枝一搭就完成,简直是瞎糊弄,它的两个蛋白亮亮放在上面,大风一吹,一滚就掉了。这是树上的鸟。地上的鸟,聪明的叫莺子,它的巢选在某丛小草的旁边,先用腿旋出一个小圆坑,用细草在坑里编织,样子就像个精美的金丝杯坐到了土里,隐蔽安全;而呆鸟、秃尾巴鹌鹑,它的巢就是在土上用爪子抓出点印子,随便放点草就算是巢了,不防蛇不防雨不防人,割麦子割到跟前,一眼就看到了。

我得出的结论是,鸟是聪明鸟还是呆鸟,看它的巢就看出来了;鸟看人,也一定是一样的。因此,我要给自己造一间不一样的房子。我胸有成竹。我起早贪黑,从地里担了很多土,把这些土捣碎,泼上水,再撒上碎稻草,拉一头牛来踩草和泥,踩好了,我就借来茅匠的钗,然后一钗一钗筑墙。墙筑到半人高,这叫“一工子”,待稍干了,我就筑“二工子”。筑墙有啥?不倒,直,牢固,这就是上品。我借来了土坯模子,自己做土坯,自己砌山墙,又到后园里砍了树和竹子,制了梁和椽子,然后上笆缮草。这都是技术活。房子盖成了,村里人都很惊奇,说,真把房子盖上了?我不动声色。我从木匠那借来工具,自己做了一个新样子的窗子,并从地里找来了塑料薄膜当窗玻璃。在1974年的秋天,我们寺门口的每一面土墙上,还没有过我这种窗子。我还搞了一些拉广播线的铁丝扯了一个天篷,上面糊上报纸,进了我屋子的人,都是哇的一声叫,说这么亮!我还在墙似干未干的时候,用锹把墙铲平,在上面刻上了三个大字:飞、飞、飞。有老鼠在墙上打洞,我就拿了棍子一动不动等到半夜,它一出头,我叭地就是一棍子。干活回来,我就在这间屋子里看书学习。我是穿山甲,这间房子就是我的壳,有了这间房子,我是什么也不怕了。有时在冬天的后半夜,我出来看看天空,我看见天上银河很亮,三星西斜,它照着村子,整个村子都睡了,人都与地面平了,只有我一个人还与地面保持着垂直。有一天夜里,落了些小雪,寒气压得狗都不叫了,我围着寂静的村子走了一圈,当我转回来时,远远地,我就看见了自己窗子里的灯光在村子里唯一地亮着,它像村子唯一发红的心脏。我泪出眼角,感到孤单而自豪,我向夜空挥了挥拳头,我想敲打它,我想让它发出一种了解我的声音。回到小屋,我熄了灯,静静地坐着,屋里是黑夜,外面是更大的黑夜,它们就像寒冷的大地埋住一只青蛙一样把我埋住了。但大地下的青蛙呼吸着,是不会死的,等到春天磨暖空气,大地转动,一只青蛙就咕咕作响,嘭的一声,它,我,就要射向天空。天空永远在等着大地上的蛙鼓,不是吗?寒冷永远冻不死一只青蛙,不是吗?我在黑暗中狠狠地打着墙壁:是,是,是!这时我的身子腾空一起,整个小屋突然飞了起来,它带着我,在寒冷寂寞的冬夜像太阳一样飞上了天空。

1974年12月12日,我在日记上写:我的小屋飞了一次。

[ 刘以林,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旅行家、行修者,曾周游中国、周游世界。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创作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之北深山中,进行跨界艺术创作。出版有诗集《自己的王》《大匠之歌》等六部,周游中国记《开车走中国》、周游世界记《运行之美》,散文集《人生六悟》《山居格调》等多部,小说集《一个人的极限》等多种,佛学作品《佛教一百句》等多部,建筑作品《好望山庄》和《巨石小屋》等多座;现有雕塑、油画、钢笔画和国画水墨四大门类,作品近4万件,自2016年起开始在欧美国家展出,并在国内建有多家雕塑园区。长期为《读书》等杂志插图。被中国学界誉为最具价值的神奇鬼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