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今天全网测试!节后股市还涨吗?多机构发声
在“9·24”国新会一系列重磅政策发布下
A股市场强势反弹
9月24日至27日
连续四天全线放量大涨
9月30日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
A股继续放量大涨
A股全天成交量超过2.6万亿元
股市的火爆也对交易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在9月27日早盘的“爆单”行情下,曾出现“宕机”的情况。而继9月29日测试后,上交所于10月7日再次开展全网测试。
距离国庆后A股首个交易日越来越近,牛市行情能否持续?南都记者注意到,整个假期,内外资机构电话会议、研报等信息不断,均表示看好此轮“信心牛”。
二次测试
开盘后曾“宕机”
今日再次全网测试
据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于今日组织开展系统开机连通性测试,为相关机构开机验证提供连通性测试环境。同时,深交所也将于同日开展相关测试。记者从上交所了解到, 此次测试是节假日后的例行测试,但在目前一天交易量超2.5万亿元的情况下,就显得格外重要。
据了解,此次参测单位包括上交所技术公司、上交所信息公司、相关核心机构以及券商等金融机构。测试所使用的证券账户、交易单元、指定交易等均 以9月30日闭市后生产环境数据为基准,将模拟1个交易日的交易。同时也有消息显示, 随着市场交易量不断放大,上交所也在研究进行设备扩容,具体方案也在讨论之中。
展开全文
9月27日上午,多位投资者反映称开盘后上交所股票交易系统出现既无法卖出也无法撤单的情况。当天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表示,经处置,股票竞价交易于当日11点13分起逐步恢复,并对该异常情况的发生深表歉意。
此后,上交所于9月29日进行了业务测试,竞价交易系统累计接收申报2.7亿笔订单,是历史峰值的2倍,是9月27日申报的3倍。测试显示,系统整体表现正常,符合预期。
9月30日,A股市场再迎大涨。截至当日收盘,A股全天成交2.6万亿元,创下日成交量历史纪录。同时,当日 A股开盘不足35分钟成交额便突破万亿元大关,也创下成交量破万亿的最快纪录。
节后预测
有报告称中国股市有望再涨至少10%
利好可谓接连不断。据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10月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此前,“9·24”国新会推出多项重磅政策,包括降准、政策利率下调、存量房贷降息、降二套首付比例、提高再贷款中央资金支持比例、续期“金融16条”等。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称,预计节后A股开盘即收盘,可以早早下班,所以节前内部建议持股过节。 “这轮信心牛,五年一遇,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指出,随着金融政策组合拳出台,A股上演“奇迹5日”,市场情绪迅速脱离恐慌区,仅5个交易日即直入亢奋区。目前市场情绪时隔3年重回高涨区,时隔4年重回亢奋区,当前高涨的投资者情绪, 意味着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我们更应该以牛市思维做出投资决策。
火热的投资热情是否意味着市场过热和调整风险?
陈果表示,从2015、2019和2020年的经验来看,情绪进入亢奋区后市场短期内往往还有一个继续走高的过程。此后随着情绪回落市场也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调整,但这一调整并不意味着牛市行情的结束。以目前情绪指数位置来看,当前9月底的市场情绪相当于历史上2019年3月5日或者2020年7月7日。
各大外资机构也看好节后的市场。汇丰银行指出,A股市场的估值仍被低估了15%。该行基于基本面因素认为,未来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并建议客户对中国市场保持关注。汇丰策略师阿拉斯泰尔·平德(Alastair Pinder)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并表示“现在入市还不算太晚”。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报告中也表示,得益于中国近期推出的多项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股市有望在接下来几个月中再上涨10%-15%。
贝莱德也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超配。贝莱德投资研究所表示,鉴于中国股票相对于发达市场股票的折价接近创纪录水平,且存在可能刺激投资者重新入市的催化剂,短期内仍有适度增持中国股票的空间。
相关链接
利好刺激港股市场
投资者“打飞的”去港开户
十一小长假里“疯涨”的A股却被突然按下了7天的暂停键。有股民迫不及待地等待开盘。于是,“国庆不放假”的港股,成了不少股民新的选择。
据悉,十一假期,A股休市,但港股和美股中概股的超级行情依然持续。过去一周,截至10月4日收盘,港股三大指数放量大涨。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0.42%,报收22736.87点;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7.38%,报收5227.13点;国企指数累计上涨11.73%,报收8156.50点。
此外,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在过去一周上涨超11%,并连涨四周。自2023年2月1日以来,该指数首次收于8000点上方。
此前报道↓↓↓
● 港股火爆!银行延迟一小时下班,有人“打飞的”赴港开户
采写:南都记者 邱墨山 刘常源
编辑:林诗妍
评论